加入RUN!PC粉絲團
最近新增的精選文章
 
最多人點閱的精選文章
 
 
精選文章 - IT趨勢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aceBook
 
金融IT解決方案─
核心系統協助台資大陸分行獲利
文/洪羿漣 2011/5/30 下午 04:18:09

仰賴IT程度相當高的銀行業,經歷過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2009年11月,台灣與中國大陸就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重點業務,簽訂「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逐漸讓金融業燃起一片西進潮。第一銀行、國泰世華、彰化、合作金庫、土地銀行、華南銀行等,皆已取得核准開立分行。而在大陸設立分行,相較於在其他國家開設分行時所需要建置的IT資訊系統,有甚麼不同?本文將整理了來自解決方案提供者與系統整合商,就銀行西進中國大陸為主軸,說明現有IT技術可提供協助的方案。

走過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的銀行業,利率仍持續偏低的影響下,營運獲利的壓力始終無法減輕,多數寄望於2010年9月實施生效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能帶來較明顯的改善。

至今有幾家銀行依循ECFA金融服務業早收計畫,已取得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核准,同時取得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核准在中國大陸開設分行,並且依照大陸的開放承諾,可在開業滿1年,有獲利的前提下,再申請經營在中國大陸台資企業的人民幣業務,而這也才是銀行獲利的開始。

協議架構為台資銀行開路

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到2010年5月底為止,在中國大陸的台灣廠商數量,最保守的估計,大約已超過4萬家,總金額約有886億美元。然而,以往並沒有開放銀行跟隨產業到大陸設立營業據點,只允許設立代表人辦事處而無法經營業務服務,使得銀行業者可能因此流失台商客戶,面臨國際競爭力不足的危機。就算是該銀行擁有健全體質、有效率的營運管理模式,無法把觸角延伸出海外,僅在本地市場不免陷入獲利能力難以突破成長的窘境。

如今政府試圖以ECFA為銀行業者開通進入大陸市場的大門,讓銀行可直接在大陸服務眾多台商企業,不僅產業與金融可藉此相輔相成,同時也為銀行業的獲利燃起一線希望,而積極爭取經營人民幣業務。

台灣銀行業者進入大陸市場的方式,雖然也有採取與當地業者合資加入,但透過ECFA到大陸設立分行仍是多數銀行業者的主要方向。台灣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金融事業部顧問經理吳建宏說明談到,在2009年兩岸江陳會時期,開始討論台灣銀行西進議題時,台灣IBM便與學術單位一同合作研究,走訪國內多家銀行高層主管訪談,發現雖然有許多銀行在其他國家,諸如美國、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地,皆有設立海外分行,以就近服務當地的台商。但對於這次台灣的銀行首次得到允許可以在大陸設立分行卻是相當看重,除了服務對岸的台商,更冀望未來可以進一步服務台商公司的員工、合作夥伴,甚至是當地居民,來擴展業務能量,因此許多銀行發展方式是將大陸視為除了本國以外的第二總部。

優惠條件減少開業限制

但由於早在此合作架構之前,來自全球大型的金融業者早已進入中國大陸開業經營多年,因此金融服務業納入了ECFA的早期收穫計畫,讓台資銀行得以另一種方式進入大陸市場設立分支機構與在地化經營業務,才能取得比其他國家更有利的條件。

舉例而言,台資銀行在大陸設立代表人辦事處滿1年,即可申請設立分行,而大陸原規範一般外資銀行需設辦事處滿2年才有資格申請;台資銀行開設分行營運期滿1年,且有獲利者,就有資格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服務台商;分行營運期滿2年,且2年皆有獲利者,就有資格申請服務當地居民的人民幣業務。而一般外資銀行則是分行營運期滿5年,且申請前2年皆為獲利者,才得以申請開辦人民幣業務。前述的獲利條件,是用個別銀行在大陸境內所有分行的損益合併來計算。(圖1)



▲ 圖1:ECFA下的台資銀行可承做人民幣業務的條件優於一般外資銀行。



此外,台資銀行在大陸的分行與子行,還可以設立專門為小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專營部門,以及可選擇「綠色通道」,申請分行開立地點在大陸東部沿海以外的中西部或東北部,在資格條件及經營業務方面皆較一般外資更為便利。

在大陸建置核心系統的評估

一旦開始在中國大陸開立分行,銀行勢必將開始面臨營運所需的IT系統該如何建置的相關問題。在大陸銀監會規範下,非本國銀行的客戶資料與交易紀錄,必須被保留在境內建置獨立的銀行核心系統(Core-Banking System),也就是說如此一來,台資銀行開設分行,不是必須自行建置IT基礎建設、外匯系統、支付系統、報表等資訊系統,就是得委外託管。

而屬於銀行命脈的核心業務系統要自建還是委外,甲骨文大中華區金融服務資深總監吳應揚提醒,雖然在台灣許多銀行系統為IT部門自行開發與維護,若到海外開設分行仍沿用此模式,則須評估在法規遵循前提下可能的影響。

他舉例如貸款利息的計算方式,若遇到客戶貸款後未歸還時,對於壞帳的評級法是否與台灣相同。要學習諸如此類的法規勢必需要一段時間,因此若選擇以既有系統為基礎加以修改,除了系統開發週期較難縮短,亦無法避免增加投資於開發人力成本,更何況大陸目前仍普遍存在人力短缺,招聘不易的問題。因此,在當地委由已累積許多在地建置經驗的IT服務團隊協助,可讓台資銀行較能在計畫時間內上線營運。

快速導入營運系統爭取獲利能力

前面提到,銀行西進發展模式深受政策影響。而開立分行後的台資銀行,目標是鎖定消費金融業務,卻礙於法規,第一年只能服務當地台商,營運滿週年且為獲利者,才能夠進一步取得服務台商的人民幣業務。因此分行勢必爭取第一年的獲利能力,在取得執照後的第一時間,核心業務系統就得開始營運。

在台灣已擁有許多銀行客戶的IBM、Oracle等廠商,在大陸同樣也已累積了許多建置銀行核心系統的經驗。以Oracle的解決方案來看,可整合於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環境的FLEXCUBE通用銀行業系統(FLEXCUBE Universal Banking System),如圖2,其模組化設計中,即內含了銀行開辦業務所需的相關模組,如核心的存款、貸款、外匯等。除了全中文化的人機介面,並且內建的Cluster Pack,已整合大陸銀行開業須遵循的相關法規,並製成交易作業流程樣本,可依據不同階段的業務需要直接套用,同時也包括大陸銀監會規範的報表格式。




▲ 圖2:FLEXCUBE通用銀行業系統模組架構。



兩岸三地團隊在地化服務

看好ECFA帶動台灣銀行業西進大陸,台灣幾家已擴展至海外的系統整合廠商,在大陸同樣可提供在地化的協助。例如動力安全將海外業務範圍從新加坡、香港,進一步拓展到上海,準備服務更多西進的台資銀行開業。動力安全總經理賴宗榮認為,面對當地法規變化快速,IT系統須具備彈性化調整的能力,在模組化設計下,資源較易於分享共用,才是最佳應用模式。把各家技術平台系統以最佳化整合,這也是動力安全的強項。

而精誠資訊銀行事業部資深專案處長吳建邦則強調,精誠的優勢,就是整合了跨界(cross board)服務的能力,已涵蓋兩岸三地的大中華區,擁有5家子公司,服務據點有48個,因此可達到跨界的服務。他舉例,台資銀行到大陸開立分行,到當地找IT服務公司,不只是人生地不熟會碰到問題,兩岸的IT語言存在些許差異,溝通上也可能會失焦,最重要的是,不管在大陸的分行或子行,未來勢必仍舊需要與台灣母公司整合資料報表,系統的相容性,都需要被考慮到。當然最好的是兩邊一致的交易系統,但有些銀行在初期進駐時,可達到多大的擴展仍舊不明,很難一開始就投入大量資金建置,因此多數會選擇階段性的投入。

藉由整併壯大規模

到大陸開設分行最重要的問題,是面對當地不同的法規,凌群電腦市場暨產品行銷事業群副總李振寰表示,既有的銀行核心系統移植到大陸要經過修改,關鍵點即在於法規,因此不同行業會有不同的結果。例如證券業中的撮合方式,兩岸有不同的做法,就比較適合選擇在地化的系統。

凌群電腦客戶服務事業群副總張耀乾以自家可提供的解決方案說明,銀行核心業務的主機如同Non-Stop系統,具備了99.999%的可靠度,以及彈性的擴充能力。在穩定的主機系統上開發銀行所需要的應用軟體,才能符合嚴峻的銀行交易環境。當然除了核心系統以外,網路連線也是台資銀行在大陸開業後會相當仰賴的一環,各分行系統皆需要透過網路進行資料彙整,因此凌群電腦在當地除了協助建置銀行核心系統,也包含通訊網路的部分。

就李振寰觀察,目前大陸方面承諾開放的政策中,缺少對台灣較有競爭力的部分,例如銀行業的信用卡,以及證券業的期貨。因此台灣的銀行在大陸開業,面對當地已營運多年,且企業規模更大型的銀行,若沒有多一點差異化,台灣的銀行會顯得更沒競爭力。因此李振寰認為銀行行庫之間必須要整併,讓自己變得更大,才能跟對岸或國際企業競爭。特別是過去只做存放款或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的銀行,或是從地方型銀行慢慢長大,甚至交易系統只具備存放款相關服務的銀行,若要進入大陸市場,與其他銀行合併整合,爭取更多可營業項目的機會,是一般中小型銀行目前可以做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