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RUN!PC粉絲團
最近新增的精選文章
 
最多人點閱的精選文章
 
 
精選文章 - IT趨勢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aceBook
 
AWS re:Invent 帶來的重要啟示
文/Bernard Golden 譯/曾祥信 2015/12/30 上午 11:49:11

AWS (Amazon Web Services,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 在2015年10月舉辦其年度盛會 re:Invent,大會一如往常發人深省。如同我對某位與會同事所說,你可以在 VMWorld 大會看到舊時代 IT 的未來,在 re:Invent 則見識到新時代 IT 的未來。
如果你對新時代 IT 未來感到興趣,勢必會想知道 re:Invent 清楚描繪出來的亞馬遜雲端服務嶄新面貌。本文整理三大重點如下:

1. AWS 成為主流
多年來,許多人瞧不起 AWS,認為這服務只能用在新創公司及中小企業。無論此觀點是否正確,re:Invent 2015 大會清楚昭示,AWS 如今已明確成為 IT 主流服務。
最顯著證據就是大會的人數規模-高達一萬九千位與會者,比 2014 年增加了五成。而且從與會者外表以及他們在走廊上的談話內容,可明顯看出與會者幾乎都是企業的 IT 員工。
AWS 在大會上透過主題簡報一再強調這點,進行簡報的包括第一資本金融公司 (Capital One)、奇異 (GE) 以及強鹿 (John Deere) 等公司都公開表態他們對 AWS 的擁戴與支持。奇異公司資訊長表示:「AWS 是我們信賴的夥伴,接下來的一百四十年,我們公司都會使用他們的雲端服務」。他還提到奇異正計劃將數千項應用軟體全部轉移到 AWS,這麼一來可以將資料中心的數量由 34 個減少為 4 個。
第一資本金融公司的資訊長在簡報中說道:「我們可以將某些最關鍵的工作部署在亞馬遜平台上」。此作法無疑與金融服務公司基於安全或管理考量而絕不使用公有雲端運算技術的舊有思維大大抵觸。
AWS 同時也宣布他們與 Accenture 顧問公司成立的合作經營計劃,這項合營計劃將協助企業 IT 組織建構及維運部署在 AWS 平台上的應用軟體。如果要找出一件事實來說明 AWS 成為主流的程度有多高,第一大全球系統整合廠商特地成立一家公司,專注於服務企業的技術上,絕對是一項有力的證明 (前一次 Accenture 執行這種合營計劃,是與微軟合資成立 Avenade 公司)。
最後,為了強力揭示 AWS 成為主流的事實,亞馬遜資深副總裁 Andy Jassy 以實際收益作為佐證。AWS 今年年收益高達 73 億美金,比起去年成長 81%。今年五月 Jassy 才說過,AWS 成長了 49% 而且還在加速成長中。他可不是開玩笑的。前陣子我才寫過關於 AWS 收益的文章並且作了一些預測,看起來我得重新審視這個主題了。無論如何,這些數字充份證明 AWS 在企業 IT 領域舉足輕重的巨大影響力。

2. AWS 下一步計劃
Jeff Bezos 對零售競爭業者說過一句名言:「你們的獲利就是我的機會」,這句格言為 Borders 及 Circuit City 這類公司鋪下毁滅之路。AWS 顯然將此觀點深植於心,專注在科技產業獨有的豐厚獲利機會,最終他們會採取與亞馬遜相同的焦土作戰方式對付傳統過時的供應商。AWS 眾多產品中,許多都是鎖定在如何將企業內部資料中心裡的應用軟體及資料搬移到雲端,目前技術供應商的獲利也將會隨之被 AWS 取走。
AWS 明確宣示,他們最新的 QuickSight 資料視覺化工具就是鎖定 Cognos 軟體的既有市場,此外我在會場偶然聽到與會者的談話提到,Tableau 軟體可能亦將備受威脅。AWS 有一些服務的鎖定對象不是應用程式或開發人員,而是終端用戶,QuickSight 正是這種服務。QuickSight 的目標用戶是企業分析師,他們通常對於透過企業內部專用工具讀取資料所需的冗長流程深感挫折 (我多年來聽到許多這類抱怨)。
亞馬遜的 Database Migration Service (資料庫遷移服務) 與 Schema Conversion Tool (結構描述轉換工具) 或許可稱為 “Oracle/SQLServer 解放服務”,因為他們的目標是要讓用戶得以將私有資料庫的資料遷移到費用較低廉的 AWS 服務系統,同時又能提供相同的儲存程序及觸發器功能。由於近幾年 Oracle 積極實施軟體授權稽核流程,因此 AWS 或許預期這套服務將大受企業用戶歡迎。同樣地,亞馬遜的 MariaDB RDS 服務提供 MySQL 相容能力,這套軟體使用開放源碼,所以也不會受到 Oracle 的掐制。
最後,AWS 專注解決用戶遷移到 AWS 時所面臨最棘手的問題:資料重力 (data gravity)。“資料重力” 是由科技產業著名傑出人士 Dave McCrory 創造出來的概念,意思是,由於網路系統的複雜,大量資料一旦被安置之後,就很難再搬移這些資料到別處。這無疑是現今人們面對的難題,企業組織資料中心動輒儲存數百 TB 的資料。亞馬遜最新的 Snowball 服務提供使用者一台裝置 (在我看來長得像一台外燴用咖啡壺),Snowball 用這台裝置存放企業內部的加密資料,透過快遞服務將裝置運回 AWS,接著 AWS 把裝置裡的資料傳輸到 Amazon S3,一切就搞定了。AWS 傳教士 Jeff Barr 在這篇部落格文章裡說明 Snowball 服務的運作方式 。Snowball 確實減少把資料遷移到 AWS 過程中的阻力,讓用戶得以運用 AWS 提供的所有服務。
亞馬遜公布的這些情報,對目前科技產業來說全是可怕消息。截至目前為止,AWS 主要還只是提供服務給新開發應用軟體,技術供應商仍可仰賴提供服務給企業舊有應用軟體而獲取利益,但 AWS 已經把矛頭指向這些舊有軟體,展開搶奪遊戲。而包括前文提到的許多企業用戶,已作好準備欣然擁抱 AWS 服務。過去幾年多數舊有供應商公布的慘淡財務報表恐怕只會雪上加霜。

3. AWS 引領未來
AWS 著名之處在於幾近狂熱般的改良與創新速度,她通常選擇在 re:Invent 大會宣布其最閃亮的嶄新服務。去年是 Lambda 運算服務,前年是 Kinesis 串流,再前一年是 Redshift 雲端資料倉儲解決方案。今年,除了先前提到的 QuickSight、Database Migration Service 及 Snowball,AWS 還宣布 Kinesis 進化版、EC2 Container Service 以及許多 DevOps 的改良功能。
但依我之見,今年最重大的宣布是 AWS IoT 服務 (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這其實是聚集多項技術能力於一身的服務。AWS 與好幾家晶片製造商合作,提供整合的裝置註冊及安全功能,這能減少裝置開發人員的負擔。這項服務可安全地將裝置連接到後台系統。同時也讓應用軟體很容易與其他 AWS 服務的後台接軌,包括 DynamoDB、Kinesis 以及 Lambda。此外,AWS IoT 服務具有強大的規模延展性-它有能力處理數十億台裝置、數兆則訊息。很多人,甚至包括 IoT 狂熱份子,都遠低估連接裝置與資料即將帶來的巨大浪潮。這項 IoT 服務充份顯示出 AWS 洞察到未來人們的需求,而且已建構出能夠支援未來需求的雲端服務。
於此同時,科技生態系統也對 AWS IoT 服務作出正面回應。re:Invent 中許多會議都在說明及討論用戶如何在 AWS 服務平台上建構創新的應用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將 AWS 視為阻力較小的 IaaS 平台,可以迅速提供虛擬機器環境。
例如,我參加的一場會議,談論某家公司如何在 AWS 上面建構自己的 OTT (over-the-top) 影音服務。這套應用服務甚至未使用 Amazon EC2,而是使用 Lambda、Elastic Transcoding Service (媒體轉碼工具)、DynamoDB、S3 等其他服務。哪間公司?打造這項服務的公司是 Verizon,他們擁有自己的雲端系統。 最大差別在於,如果該團隊試圖使用 Verizon 雲端建構這些影音服務應用,他們必須自行安裝、管理所有的軟體元件,接著還得處理規模延展及靈活性等問題。在 AWS 的幫助下,所有這些服務皆已事先設置妥當,準備就緒,讓應用程式團隊得以專注在商業邏輯上。
生態系統變化甚至也發生在供應商身上。re:Invent 大會期間,我與一間有趣的資料儲存新創公司會面,這間公司稱為 ClearSky,公司領導人是雲端應用程式遷移服務公司 Cloudswitch 的創辦人 Ellen Rubin (Cloudswitch 已被 Verizon 收購)。考量到 AWS S3 具有的規模性與低成本特色,加上網路傳輸資料所需耗費的時間,ClearSky 開始重新考慮資料的存放地點。
ClearSky 在公司內部署一台小型裝備,用來快速存取 “在線資料 (hot data)”,至於 “離線資料 (cold data)” 則安置在 S3 裡面。不過,由於離線資料可能隨著需求而變成在線資料,或至少是 “微溫狀態” 隨時等待存取,因此還是要能夠以最短的時間就能取得。為此,ClearSky 在當地都會區域部署儲存設備,用來存放可能需要使用的資料,供公司內部資料中心迅速存取資料。當然,這麼一來就需要許多軟體負責在不同階層來回搬移資料,並預先擷取即將需要用到的資料。
我的重點不在於預測 ClearSky 公司是否會成功,而是要指出,如今許多創新的科技解決方案已善用 AWS 的功能、規模及威力來進行開發,AWS 已成為科技業設計新產品時的基石。

結論
今年的 re:Invent 大會展現出雲端運算是如何強而有力地改變科技產業。以我的觀點來看,引領未來 IT 發展的兩大公司是 AWS 和微軟。微軟擺脫過去十年疲弱不振的狀態,開發出強大且功能豐富的 Azure 雲端運算作業系統。
這兩家公司皆發展出範圍相當廣泛的雲端服務,整合未來科技產業的重要領域,例如物聯網 (IoT)、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以及巨量資料分析 (Big Data Analytics)。AWS 與 Azure 似乎清楚認知到完整功能的雲端運算是產業未來,無論何者在這場競賽中勝出,勢必將成為集 IBM、Oracle、SAP 與微軟於一身的二十一世紀新霸主。
技術供應商將如何因應這場惡戰,仍有待觀察。目前大多數廠商採取貶損一般公有雲端運算價值的作法,尤其是 AWS (最著名的例子是兩年前 VMware 營運長嘲笑 AWS 只是書商做出來的玩意)。現在廠商流行的用語是 “混合雲 (hybrid cloud)”,指的是同時結合公有雲與企業內部服務而成的混合式基礎建設環境,在這種架構下,供應商仍掌有領域專業的空間。
但是,在許多舊有供應商想像的混合雲架構中,80% 的應用程式維持部署在企業內部,只有 5% 的應用軟體部署在公有雲環境裡。某方面來說,這反映出舊有供應商的一項假設,他們假定舊有程式的架構及維運方式並不適合使用公有雲端運算技術。我必須說,這點同時反映出舊有供應商樂觀地認為,IT 組織的慣性將使得他們維持仰賴既有供應商提供的環境以維護企業應用軟體。然而,根據本文一開始指出的案例,這項假定恐怕與用戶預期的方向大相逕庭。
我一再提到,我們正在見證科技產業的巨大變革,技術供應商與 IT 組織都會受到影響而改變。沒有準備好適應這股浪潮的廠商或組織,接下來十年的處境將會難堪,甚至是危險。反之,對於準備好擁抱新科技者,未來十年前景將一片光明。所以,最重要的問題是:你選擇站在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