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RUN!PC粉絲團
 
資訊人語 - 我是IT人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aceBook
 
左右開弓 軟硬通吃
永不自我設限的呂青鴻
文/游慶培

呂青鴻從基層軟體工程師開始,憑藉著對軟體的熱情,不斷學習、成長。現在他跨越軟、硬體領域,帶領著40位工程師,負責產品研發的工作。他如何能夠帶領這麼多位頂尖的工程師,設計出全球性品牌的優良產品,與全世界競爭?

在乍暖還寒的初冬,午後的冬陽斜照在台北市當代藝術館的紅磚牆上。市定古蹟的古典建築(台北市政府舊廈)加上大型的現代裝置藝術,讓這一帶散發出濃厚的人文藝術氣息。身材高瘦的呂青鴻戴著一副銀邊眼鏡,微笑中帶著文人般的斯文氣質,他的辦公室,就坐落在當代藝術館正對面。如果他不自我介紹,你很難看出,他是跨軟硬體領域,身經百戰,擁有多年IT產品開發實戰經驗的資深IT人。

呂青鴻指出,IT人如果要想在製造業發展,應該要能夠培養跨界學習的能力。



與公司一起成長
走進群暉科技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也是一種裝置藝術,這是由數十個NAS面板組合而成的一面主題牆。這面牆不但表現出設計人員的巧思,以及公司員工對於自我品牌的認同之外,似乎也說明了該公司擅長於利用既有的資源結合出新創意的產品理念。

呂青鴻目前是群暉科技研發部協理,帶領著40位工程師,負責全球產品研發的工作。如果沒有兩把刷子,他如何能夠帶領這麼多位頂尖的工程師,設計全球性品牌的產品,與全世界競爭?

從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所畢業,擁有資工碩士學位的呂青鴻很謙虛地說,他其實一直是個很平凡人,求學時期與一般人並沒有兩樣,在幾個求學階段中,唯一不變的是對軟體一直有濃厚的興趣,這也是他一直投身在這個 領域的原因。

剛進社會時,許多同學都選擇品牌響亮的大公司,但他卻反其道而行,選擇了這一家當時才創立不久的公司,從基層工程師開始做起。原來他對於職涯規劃,有他自己的一套哲理,他說:「我認為找到對的小公司,然後與他一起成,才能有長遠的發展。」

從軟體工程師做起,呂青鴻一開始的工作內容是負責產品的Driver開發,呂青鴻認為,大型的Driver也是一種軟體。他因著這份工作,認識了軟體開發更底層的基礎,也展開了他的產品研發之路。

隨著公司發展,不斷地開發新產品,很多東西都是從無到有,國內沒有人做過,沒有人有經驗,所以都要自己模索。從無到有,從做中學。「雖然壓力很大,但也因為如此才促使我們得以快速的成長。」呂青鴻回憶起早期,因為要開發的產品平台很多,每一個階段都必須大量接觸與快速學習,那段時間是他成長最快速的時期。

建立自我價值準則
因為不斷地學習,快速地累積經驗,呂青鴻從單純的工程師,開始負責產品開發的研發工作。進入管理職容易嗎?對從來沒有學過管理的呂青鴻而言是一大挑戰。呂青鴻回想起當時因為職務的轉換,原本工程師的工作單純,只要自己管自己,後來卻還要管理別人,分派工作、溝通協調、控制整個專案的進度,他當時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職務轉換的過程中,呂青鴻自我調適的秘訣就是幫自己建立一套價值準則。從確定目標價值到建立準則。有了價值準則,同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動機與使命感,他認為這是成功管理的必要條件。

壓力雖然大,工作也不輕鬆,但呂青鴻認為,工作的環境以及公司的文化,讓他們能夠樂在工作。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反而是一種樂趣。他說:「因為群暉是年輕的公司,大家都抱持著一起學習成長的心態,研發產品如同在作研究,每次解決一個問題,或開發出一種新功能,那種興奮的心情,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那時公司剛好面臨轉型,從純硬體公司轉型成為軟硬體整合的公司。呂青鴻自謙說,在摸索的途中,每天就像在冒險,每撐過一天,就向前跨出一大步。呂青鴻舉了一個實例,譬如公司要開發監控產品,要如何開發?如何建立商業模式?當時沒有人有經驗。於是他開始研究IP攝影機、NVR等…,從產業到技術規格,再試著整合資源。從挑戰(市場&客戶需求)研究、分析、結合、創意一直到產 出。呂認為建立典範,然後典範轉移,是他們部門從無到有,屢創佳績的不二法門。

DS1-01是公司第一個軟、硬體整合的產品,呂青鴻說,在那個時候,大家對NAS的認知還只是很模糊的概念,只有少數幾家把NAS放在小盒子裡,而群暉是少數幾家成功的案例,因著這樣創意,在市場掀起不小的風潮。

呂青鴻所帶領的團隊,所開發出的產品,還曾得到PC World Top 100獎項,這是目前全球唯一入選的NAS產品。

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團隊
在台灣眾多的硬體廠牌中,群暉能以軟體出名,這群優秀的軟體工程師功不可沒,目前呂青鴻帶領40位工程師,他們的目標就是不斷地創造出有競爭力的產品。要實踐這個目標,呂青鴻立下幾個關鍵準則:首先就是速度要快,重視流程,明確的步驟,以及明確的目標。

其次是講求紀律,呂青鴻對紀律有自己一套看法,他認為IT人也是知識工作者,雖然難以數字來稽核成效,但在工作上,他講求產品要有紀律,也就是要有說明書文件,要遵循規範,他認為這樣的規範,別人才看得懂你的作品。另一方面在生活上的紀律,呂青鴻主張由外而內的理論,所以團隊講求紀律,工作時可以輕鬆但不可放鬆。

如何確保產品品質,也是呂青鴻的重要任務之一。他把品質分為設計品質及製造品質兩方面。「設計品質的重點是要看創意夠不夠,好用不好用、可不可靠?」

呂青鴻說:「與台灣很多代工設計公司不同,我們的產品直接面對客戶,直接面對市場的挑戰。如手機廠,不能只是代工,還要設計、創意,才有競爭力。像Apple能夠成功,創意是決定的關鍵。」呂青鴻如何鼓勵員工發揮創意呢?原來,呂青鴻在公司內部定期舉辦創意競賽,鼓勵員工們創意思考。其次是藉由創意小組的小組討論來激發創意。

在製造品質方面,呂青鴻認為大規模壓力測試可確保產品的可用度。在確保軟體品質方面,呂青鴻堅持Beta測試專案至少要有一萬名測試者加入,才能確保軟體的品質。然而這都與產品的成本、公司政策有關,他說:「公司的文化與老闆的充分授權,讓我們得到充分的資源與完全的支持,才能研發出高品質的產品。」

有紀律的學習
目前群暉有超過18種產品技術平台,研發人員要如何在變化如此快速,時間又緊迫的情況下快速地學習?呂青鴻分享他個人的學習經驗,他認為,IT人大部份時間都在公司,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把學習與工作結合。換句話說,如果把學習目標與公司的目標結合,就能事半功倍。因著這樣的理念,他在公司內部成立讀書會,呂青鴻特別鼓勵研發團隊多讀書,他說:「現在網際網路資訊雖然豐富,但都是片段、零散的,只有書籍才能吸引到完整,有效的知識。」呂青鴻也奉勸IT人,不要認為時間總是不夠用,「有紀律的學習,每天一點點,那怕只是半小時,但不能間斷,到最後一定會有成效。」

對IT職涯的看法
對於IT人職涯發展的看法,呂青鴻認為初入社會的IT人首先要思考台灣的產業趨勢何在,需要什麼樣的技術?我是否符合產業的需求?

「高度的軟、硬體整合,是未來的趨勢。」呂青鴻認為台灣的硬體製造業生態價值鍊相對成熟,最好的加值方法就是用軟體整合創意。純軟體的公司不是沒有價值,而是因為沒有完整的產業價值鏈支撐,發展有限,硬加軟,才能充分利用我們的資源與專長,擁有全球性的競爭力。呂青鴻鼓勵軟體開發工程師往硬體產業發展,用軟體及創意為硬體加值,這是台灣IT人最有前景的一條路。

呂青鴻指出,IT人如果要想在製造業發展,應該要能夠培養跨界學習的能力。「IT人除了要選對產業之外,還要向上向下開展,」換句話說就是要跨越界線,譬如做Driver 的人要向上(Application)向下(Device)核心擴展。IT人千萬不能對自己設限。「市場上不怕沒有資金,只怕沒有題目。」而這個「題目」及「創意」的舞台正等著IT人來盡情揮灑。

呂青鴻小檔案

目前任職:
群暉科技研發部協理
經歷:
群暉科技軟體開發協理 (2007/4~present)
祥碩科技軟體開發副理 (2004/8~2007/2)
群暉科技軟體開發經理 (2003/6~2004/6)
群暉科技軟體工程師 (2000/8~2003/5)
學歷: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所碩士 (1996/9~1998/6)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 (1992/9~1996/6)



【原文刊載於RUN!PC雜誌:2010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