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RUN!PC粉絲團
 
資訊人語 - 資訊人語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aceBook
 
由實務角度構思企業雲端導入
文/劉容志 2011/7/12 下午 02:35:07

從雲端化的實務角度檢視導入方法,是成功的必要第一步。

規畫雲端方案前,有幾個基本問題需要加以思考,首先是「要透過雲端技術解決什麼問題?想要達成什麼目標?」,其次決定雲的型態。當議題釐清,選擇建置方案的準則就更為明確了,再針對用戶(User)、流程(Process)及技術(Technology)等需求進行考量,使雲端導入的過程更順暢。

促成雲端技術發展的理由很多,包括現今系統已然邁向高度複雜化、舊有系統缺乏彈性、因複雜化導致的效率不彰、過於龐雜使維運成本昂貴等;另一個重要動力是現今應用形態令數位資料大幅成長。IDC預估,從2009年至2020年,資料量將成長44倍,達到35.2 ZB。這些挑戰也是所有運行中系統的通性,透過有效步驟滿足前述需求,就能為雲端化打下良好基礎。
在雲的型態上,常談論的包括公共雲、私有雲及混合雲等三種類型,但企業要先釐清服務的內容和對象。針對大眾的服務適用公共雲、企業內部運作使用私有雲,但我們常透過公私混合方式建立服務,原因是即使為企業內部運作服務,也可能有跨地理分支機構、行動辦公、協力廠商協同作業等需要。企業IT若將私有雲、混合雲、公共雲及傳統配置依照企業營運特質做適度比例條配,可在效益與成本間達到最佳化。

採用混合雲時,資料儲存、分享和同步的基礎問題需要妥善解決,跨雲間的資料同步並不容易,但絕對是核心問題之一。如前所述,數位資料量龐大,使應用面臨許多困難,例如即時性、資料保存容量的需求、資料存取效率和儲存資源管理等等。說穿了,不是老王賣瓜,但它確實顯示適合雲端應用的儲存技術至為重要。

通常雲端儲存技術必要考慮以下幾項功能的強弱,以便為各種應用提供服務:跨雲資源整合能力、重覆資料刪除能力,以及儲存系統最基本的效率和成本考量。在這些基礎能力上將衍生資料調用、備份、同步、安全性、可靠性等議題,基礎能力優良是後面幾項功能強大的必然後盾。

一旦雲端應用的發展基礎得到務實規畫,將可建立跨地理位置的聯合雲以實現靈活數位資訊調配,而資源可攜、災難資料備援與任務接替等雲端特質亦將得以實現,讓多元性的儲存資源合而為一,發揮應用效能更高、彈性更大、總體成本更低的雲端化IT即服務(ITaaS)效益。



-----

▲ 劉容志現為EMC台灣分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