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維護合約 停、看、聽
【文/倪慈緯】2008/7/3 下午 05:19:01
企業購買ERP時,通常每年費用約佔軟體授權費的15%~22%。簡單的說,平均支付五年的維護費用就可以買一套新的ERP軟體了!
一般來說,企業購買ERP時,通常在專案實施前,就會在合約內詳載維護費用(Maintenance fee),這筆費用因為廠商與合約不同而所有不同,通常每年費用約佔軟體授權費的15%~22%。簡單的說,平均支付五年的維護費用就可以買一套新的ERP軟體了。
維護費用通常是每年支付,ERP大廠Oracle的維護費用大約是22%,而SAP以往收費約為17%,但是從今年起要開始漲價了,SAP在年初宣布今年新購買SAP ERP 6.0的客戶,都要支付22%的維護費用,而既有客戶是否在明年還能維持17%?SAP並未將話說死,畢竟,舊客戶的繳費時間大都集中在明年初,SAP也不急著這麼早宣布,不過這已經讓台灣許多大型企業開始擔心,也讓SAP的經銷商十分頭疼。
SAP台灣以漲價是全球的策略,台灣分公司沒有辦法違背公司政策為由,堅持在呈報給國外的報表上必須是22%,並且SAP也宣稱,維護費用上漲,是因為新增了許多全球性的支援服務與軟體,所以企業可以得到更多的服務,但是,至今仍有許多想要採買SAP ERP的企業,還是尋求取得談判協商的籌碼,畢竟,即使SAP的產品向來以嚴謹著稱,但ERP的廠商也不只一家,至於檯面下是否還有讓步的空間呢?可能還是需要考驗CIO的協商技巧與實際需求,當然也有企業將腦筋動到協助銷售的經銷商頭上,因為還有些折扣與服務費用是由經銷商來收取。
在IT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這筆巨額的維護費用,往往是許多軟體廠商的主要收入,當然也在許多企業的IT預算中佔比頗大。站在軟體廠商的角度,業者致力研發讓產品升級與提供維護服務,收取這筆維護費用是理所當然;但從企業的立場來看,若是ERP整年沒有都任何問題,產品穩定就好,也不需要升級,在半強迫下支付這筆費用就是當起冤大頭,變得十分不合理。
再者,經濟不景氣讓IT預算被縮減是不爭的事實,在企業必須勒緊褲袋過活的今天,這筆為數可觀的維護費用,自然也成為企業不得不刪除的預算。力特光電資訊處經理蘇家興表示,軟體使用到某種程度,也不需要太過強調增加新功能,在企業IT預算被刪減時,已經上軌道的軟體或系統,在維護費用上也是能免則免。
[企業自行找資源]
所以,有些企業在所需應用模組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會選擇停留在舊版本上,開始拒絕支付維護費用,願意承擔產品淘汰後,所帶來的風險;也有些企業,乾脆養一堆人,加買一些IT業者的服務,自給自足,不再依賴原廠的服務,據了解,像中國信託目前ERP就停留在SAP ERP 4.0,除了自己維護外,也購買IBM的服務,並不再支付SAP每年的維護費用。
不過大企業像中國信託的這種例子,還是少數,因為要離開ERP大廠的維護,沒有幾家企業接的下來,加上ERP廠商也有規定,對於過舊的版本是不提供支援與維護,企業一旦停掉維護費用卻發生ERP上自己解決不了問題,除了必須補齊停掉時間點的所有維護費用外,另外每年還要再多付延長維護費用(Extended Maintenance),像SAP ERP就要再多2%的延長維護費用。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顧問經理許書恒表示,由於每個版本多少有些不同,所以都需要有維護的人員,因此,SAP維護團隊必須推著客戶不斷的往前走,才能維持一定的維護團隊。太舊的版本,ERP廠商也不見得有技術人員可以幫忙維護,像SAP ERP 4.6的支援期限到2006年底,現在已經不賣維護合約,而ERP 4.7的支援則到2009年為止,ERP 5.0則不賣新的授權合約。不過這些只是通用條款,私底下,還是有資訊服務業者繼續提供ERP 4.6的支援,SAP自己也承認,當初剛開始進入台灣市場時,所談的合約內容都比較寬鬆,所以企業使用ERP的版本跟當初洽談的合約內容,將是企業協商的主要關鍵。
IDC研究經理曹永暉表示,ERP每年的維護費用過高,早就造成企業營運上的困擾,所以還是有不少企業選擇停留在舊版本,雖然原廠一直使用一些半強迫性的手段,但許多企業仍不願升級,繼續停留在4.0左右的版本,特別是比較小的中小企業,與在企業應用模組上變化不大的企業。此外他還提到,SAP由於在ERP這裡早就站穩腳步,所以這幾年也希望能夠藉由NetWeaver來串起整合和應用平台,也就是要擴大Middleware(中介軟體)這塊市場。這點可以從過去走專屬語言ABAP的SAP,現在也開放其他語言可見端倪。SAP解決方案協理陳平佳指出,SAP在ERP 4.7版本以後支援Unicode,在ERP 5.0以後支援Java。
[升級需要助力]
由於ERP系統的升級必須耗用大量的人力及時間,企業通常不會貿然進行改版,但是遇到法律或是管理上的問題,就會有升級的考量,像美國前年規定上市的公司必須要做合併報表,旺宏跟台積電就因此考慮升級到SAP ERP 6.0,這是因為法律上的規定而有升級與整合的需要,而廣達最近從SAP ERP 3.0升級到6.0,則是因為企業內有整合BW(營運資料庫)的需求。
ERP升級,除了改版作業在人力及時間等工程浩大外,新版本通常都需要更大的CPU或記憶體等硬體的效能,所以在硬體方面也需要升級,像東元電機升級到ERP 6.0,光在硬體上就買了200~300萬的HP NT伺服器。許書恒表示,系統升級一定會帶給硬體更大的負擔,SAP ERP會因為版本不同,硬體上的升級需要也會不同,從ERP 4.6升級到4.7,大約有30%的硬體升級需要,而ERP 4.7升級到5.0,則有10%以上的需要,從ERP 5.0升級到6.0也是有10%以上的硬體升級需求。陳平佳表示,每個版本的硬體升級需求,大約都有10%左右的需要。
HP企業伺服器暨儲存設備事業處總經理廖仁祥表示,過去有超過一半的SAP客戶買HP的伺服器,他十分看好從ERP 4.6升級ERP 6.0這波硬體採購風潮,也認為HP在基礎架構這方面的顧問團隊實力比其他競爭對手都還要堅強。許書恒則表示,在台灣SAP ERP使用的伺服器,大約有25%是走Wintel(微軟及英特爾)路線,其他大都是Unix的平台,並且以製造業居多,他強調,在Unix上所使用的伺服器,當然是以IBM居多。
列為SAP台灣前十大客戶,同時也用了SAP ERP超過十年的台達電子,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也有升級到ERP 6.0的計畫,台達電子資訊處長朱漢安表示,升級ERP要用哪家的硬體或機器,廠牌並不是主要的因素,廠商各有強項,主要還是從效能、成本、服務與廠商的承諾等因素來考量。
[掌握籌碼立於不敗]
「在與IT廠商簽合約時,我只看兩件事,一個是要花多少錢,另外,若是不用系統了,要怎麼跳出來?」前四季酒店CIO,最近剛到趨勢科技擔任全球資訊服務部副總裁的胡慎寬指出。
趨勢科技自己也是軟體業,也在賣軟體,同樣也收取一定的維護費用。
胡慎寬指出,雖然趨勢科技的自製能力很強,但也買Siebel的CRM與Oracle的ERP,在Oracle買下Siebel後,也面臨系統整合的問題,他表示,一個系統買了之後,要跳出來是很難的,但是若是跳不出來就會被綁死,企業如果不想任軟體廠商宰割,就要看企業和廠商的關係,不僅要了解廠商在產品上的談判空間,也要能衡量跟估算,自己的維護能力,有沒有可以代替原廠的籌碼。
胡慎寬表示,企業內若沒有行家,軟體合約像是天書一樣難懂,所以在趨勢的資訊部門中,負責和廠商談判的人員,也有許多來自微軟或Oracle等原廠的,深知廠商談判的籌碼與業績的壓力,只要知道廠商的談判空間,就可以產生協商機制,他強調,談判是要互相的,像軟體廠商的收入大都在維護費用,但是在顧問服務上,卻有很大的彈性,另外,關鍵系統一定要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讓廠商所操縱。
更多新聞
.【軟體】 AI成關鍵 微軟助加速轉型.【軟體】 App檢測V3.1 台灣安全標準.【軟體】 VMware推新方案 助基礎架構現代化.【軟體】 AI應用發威 SAS 台灣持續成長.【軟體】 微軟攜手KKBOX Group 啟動全球戰略.【軟體】 西門子攜手夥伴 共構數位台灣.【軟體】 助企業轉型 Google Cloud三大面向著手.【軟體】 區塊鏈大會 鎖定應用生態系.【軟體】 AWS Startup Day Taipei 2.【軟體】 Parallels Desktop 15上市 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