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RUN!PC粉絲團
 
即時新聞 - 趨勢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aceBook
 
減碳? 台灣企業且戰且走
 
【文/倪慈緯】2008/12/3 上午 08:58:51

由於氣候及金融情勢變化大,今年節能省碳這件事,格外引人注目,不過相關的名詞與法規,卻甚少有人深入去了解;碳權、碳揭露、碳交易與碳足跡等減碳議題,甚少在媒體上大肆報導。
由於節能省碳是社會責任,更是企業形象,所以檯面上只要提到相關議題,許多企業都可以列出一大堆事蹟,如淨灘、植樹等,但私下卻有不少企業避之唯恐不及,也不太願意細談相關的減量計畫。

此外,我國政府單位針對相關環保議題也是分層負責,環保署管法規,能源局負責能源管理,工業局負責輔導產業,相關法案如溫室氣體減量法還躺在立法院未能通過,加上台灣並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簽約國,不需遵從其強制性與鼓勵性的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措施,企業也樂得不在這部份大費周章的投入資源去推動。

所謂碳足跡,就是指一個活動所留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包含產品的製造、使用、運輸、棄置或活動的生命週期,如在台灣加油時,發票上會顯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現因相關法規PAS2050(商品和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規範)在10月29日通過,由於具有時效的急迫性,必須在2050年前達成,所以預計明年就可以排入ISO討論,並進一步成為國際標準,若是未來PAS2050影響力持續擴大,台灣企業將無法置身事外。

由於台灣企業是HP、Apple、Motorola等跨國企業上游的大供應商,就在先進國家一片綠化下,若不急起直追,未來將很難在國際市場上維持競爭力與生存。其實台灣大部分企業都是不等到法規來強制要求就不會進一步的行動,過往在推行Rohs、Eup、WEEE等環保法規也都是起因於與歐盟交易上的需要,才會倉促推廣,眼見PAS 2050有可能成為國際標準,建議有遠見的企業現在就該在相關規定上多加參酌。

此外,在碳揭露計劃(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儼然成為跨國企業的顯學後,台灣有不少企業,如台積電、聯電、台達電、宏碁等企業皆以回覆問卷的方式,參與了碳揭露計劃,揭露與減緩其二氧化碳排放的現況與策略,供投資公司來評估氣候變遷對自身企業造成的風險與機會。而中華電信最近也以取得ISO-14064-1認證,來作為碳管理的基礎。

來自日本的NEC更制定「環境願景2010」的目標,希望在2010年度達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實質零的成果,也就是二氧化碳排出量,包含顧客因其製品使用之排放量與其生產活動之排放,跟二氧化碳削減量相等。NEC常務董事岩波利光指出,他們將推動如利用RFID取代印刷條碼、數據機的回收與解體、造田計畫等來削減二氧化碳的排放。

不過岩波利光也坦言,日本政府跟台灣政府一樣,目前還沒有法規來強制或輔導企業實施減碳措施,所以大都要靠企業自發性的社會責任來進行相關計畫。
   
更多新聞
.【趨勢】 疫情衝擊經濟 反彈看兩大重點
.【趨勢】 逐步解放藥局人力 北市口罩機陸續登場
.【趨勢】 SparkLabs Taipei 走向全球市場
.【趨勢】 庫幣助力合規加密貨幣 取得傳產金融認同
.【趨勢】 愛立信公布報告 2030年十大消費者趨勢
.【趨勢】 遠東百貨轉型 推5大數位體驗
.【趨勢】 擁抱AI與區塊鏈 台灣經濟關鍵
.【趨勢】 鎖定三大主題 2019 台灣醫療科技展吸睛
.【趨勢】 MIC展望2020年 技術呈指數型成長
.【趨勢】 政大金融科技中心攜手MIC 打造「開放金融創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