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RUN!PC粉絲團
 
即時新聞 - 趨勢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aceBook
 
資策會:技轉收入達17%,專利570個
 
【文/倪慈緯】2009/4/23 下午 07:43:06

資策會執行長柯志昇表示,為了不跟業者做同樣的事,由資策會承接的科專需要更有前瞻性,所以他們也定了兩個進步指標,分別為技轉收入與專利數量。
台灣資訊科技的發展進程跟國外大不相同,業者比較少投入跟未來相關的研發投資,所以大都依賴公協會、財團法人或科技計劃,從產業科技發展策略到科技計畫的落實來研發新技術,讓台灣在國際科技發展趨勢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但也因此使得這些承接專案的法人機構,產生不少與民爭利的疑慮。

跟台灣資訊政策與科技研發息息相關的資策會,就在這種兩難的環境中日益茁壯,隨著經濟部對於科專評審制度不斷演變,也從早期1980年代專注於學術上的研發,到1990年代與業者共同開發,一直到2000年開始,專注於未來3~5年的創新服務研發。

資策會執行長柯志昇表示,為了不跟業者做同樣的事,由資策會承接的科專需要更有前瞻性,所以他們也定了兩個進步指標,分別為技轉收入與專利數量。

他說明,從1993年開始,技轉佔整體研發收入的3%,到今年技轉收入已經達到17%,顯示資策會的研發能量正逐步在提升,未來幾年的目標則是希望技轉收入能夠超過20%。

在專利方面,目前資策會的專利有570個,正在審理的專利也有好幾百個,專利方向以通訊相關最多。柯志昇指出,雖然跟工研院相比,資策會的專利量略遜一籌,不過他們一年也提了上百個專利,平均每年約取得50個專利,除了專利之外,他們也希望能夠在國際場合提出更多的標準,如配合國家科技政策,在WiMAX的標準上,資策會也著力不少。

近年來資策會的研發鎖定智慧生活的基礎設施和應用與服務二大方向,如WiMAX技術、資安等基礎設施的研發,居住空間的能源感測與加值服務車載資通訊的技術和產業商機,以及科技化服務在各領域的應用等,總之,從MIC研究產業趨勢,科法中心致力專利申請與規劃,到網多所、創應所與新成立的新興智慧技術研究所,從事未來前瞻科技的研發,對於政府科技政策,資策會扮演的角色是從市場調查到科技研發,一脈相承到技轉台灣企業的橋樑,此外,資策會還有200位因為承接政府科技計劃,外派到政府相關單位辦公室的員工。

資策會雖然一心避免與民爭利的疑慮,但也必須承擔自負盈虧的壓力,在柯志昇眼裏,MIC除了承接產業調查的政府科專外,也做會員服務,是他眼中的模範生。不過,為了不與民爭利,科法中心卻不能專注在法律上最賺錢的專利業務,在賺錢能力上,實在蠻吃虧的。

撇開與民爭利,類似資策會、工研院這些法人機構,其實也是台灣的科技人才的培育溫床,最著名的成功案例就是台積電。除了科專之外,在節能省碳方面,資策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也與台電、大同等企業合作,開發能整合水、電、瓦斯的先進智慧讀表基礎建設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而台電也預計將從用電量大的企業客戶著手,進行電錶數位化的更換作業。
   
更多新聞
.【趨勢】 疫情衝擊經濟 反彈看兩大重點
.【趨勢】 逐步解放藥局人力 北市口罩機陸續登場
.【趨勢】 SparkLabs Taipei 走向全球市場
.【趨勢】 庫幣助力合規加密貨幣 取得傳產金融認同
.【趨勢】 愛立信公布報告 2030年十大消費者趨勢
.【趨勢】 遠東百貨轉型 推5大數位體驗
.【趨勢】 擁抱AI與區塊鏈 台灣經濟關鍵
.【趨勢】 鎖定三大主題 2019 台灣醫療科技展吸睛
.【趨勢】 MIC展望2020年 技術呈指數型成長
.【趨勢】 政大金融科技中心攜手MIC 打造「開放金融創新實